覺知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美的過程,
不太像很多人所描述般如此理性冷靜的基調!
在我的blog中一直提到薩滿shaman的某部分原因是,薩滿的儀式操作中類似於覺知的過程。
覺知是清醒,卻是帶著一種清冷和清新,像是冬日下瀰漫著冷冽空氣的味道!
如果你曾經在山邊冬天的早晨中清醒,你就會明白那是什麼感受。
覺知帶有一種很細微的感官的甦醒,就像是旁邊有台縮時攝影的攝影機,拍攝花朵盛開的過程。
但覺知開啟後,你對你日常的生活有種美感,像是閉上眼睛聆聽生活中的各種 聲 音,用 皮 膚 接 觸 各種 感 官 上的愉悅與 觸 碰。
有時他也像是一部電影,
你可以看見一到光慢慢地從天空的縫隙裂開,撒在海平面上,
遠處有搭搭搭的馬達聲和鳴笛的船,慢慢靠近...
船上的漁夫,規律的收著網,你看著他的臉龐微微的冒汗
同時你的鼻子聞著一股海洋的微鹹味道,皮膚被帶有細微顆粒的砂石海風給撫拍,天空漂浮著幾個雲朵...
各種味道、各種聲音、各種圖象、各種感覺在你的意識裡展開...
看著、感覺著....彷彿每個刺激都有生命,你參與他們、也像是他們參與你。
要有這樣個感知,必須帶著某種專注與投入,
可是這樣的投入又不表示你失去自己,而是帶著更大更遠的視角進入這一切!
對我來說覺知有這樣的品質─體驗、經驗、專注投入與距離。
之所以為什麼把距離提出來是因為當你沒有把持好適當的距離,
你很容易跟著外在的環境,而迷失自己,
因此,覺知是帶著自己投入,卻同時保持清醒。
事物連續動作便帶來連貫性的發展
保持清醒如此重要的原因,是可以讓你預料或眼見每個事物之後的可能開展
例如:
你看見一輛卡車從視覺畫面的左邊緩緩開駛,那麼必然的他可能朝向右邊的空白畫面移動;
也像是你看到剛剛漁夫的汗從他臉龐滑下,必然的他便會舉起手抹去臉上的汗水
這需要帶著某種清醒與專注!
這並非單指一種想像或邏輯上的猜測;而是跟隨著事物的移動而投入,
而當投入的當下,你便會有種清晰,隨著直覺或身體的感受自然而然做了下一個所需要的動作。
很弔詭 是投入,又需要保持清醒;
覺知卻是一場真實的「經驗」,不是名詞的經驗或描述現象;而是動詞上的經驗、體驗
必須要有個 身體 的 力行,和把自己完全的丟入,感受每個影像裡的氛圍,
在每個氛圍下,又同時做你自己、保持你自己!
就像在薩滿裡的儀式,
你必須做著儀式裡的必要動作,可是又同時感受一股微風吹來所要傾訴的訊息;
微風此刻便不是微風了,而是佈滿訊息的有機體,
而你的接下來的儀式動作中便需要帶著某種意念,以回應風給你的心意!
很像呼吸冥想或靜心,
把呼吸帶入你的身體、你的覺知,
感受到氣息在妳身體中的脈動、感受你身體因為空氣的進入所帶來的變化,然後緩緩地將空氣吐出...
如果你能把這個呼吸冥想中的細微所帶來的不同覺察,
想像成你自己心裡面的起心動念,我想那便能朝 覺 知 更靠近一步!
當然,你也可以創造屬於自己不同版本的覺知!